经济保持恢复态势 向好基础仍需加固
--1-11月份全市经济运行分析
今年以来,全市上下紧扣 “一城两区三基地”战略目标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持续做好“六稳”“六保”工作,积极培育新动能,不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,1-11月份,全市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态势,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持续显现,但部分指标回落明显,稳中向好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加固。
一、基本运行情况
(一)工业生产稳定增长,重点行业贡献突出。1-11月份,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.2%,比1-10月份回落1.6个百分点,高于全省0.3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9位;两年平均增长7.7%,低于全省平均0.4个百分点。其中,11月当月增长0.2%,低于全省0.9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12位。从行业看,全市34个工业大类行业中,22个行业保持增长,20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,其中,农副食品加工业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、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分别增长21.7%、21.8%、66.2%,合计对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64.4%。
(二)固定资产投资企稳向好,房地产投资增长较快。1-11月份,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.0%,比1-10月份回落0.4个百分点,高于全省6.1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7位;两年平均增长10.4%、高于全省3.3个百分点。其中,民间投资增长10.8%,居全省第8位。投资领域看,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4.3%,居全省第1位;技改投资增长34.6%,居全省第2位;基础设施投资下降0.7%,居全省第13位。
(三)消费市场增长较慢,对外贸易增速回落。1-11月份,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237.9亿元,增长6.6%,比1-10月份回落1.5个百分点,低于全省10.5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14位;两年平均增长6.6%、低于全省3.3个百分点。其中,11月当月下降0.6%,低于全省15.4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13位。从城乡区域看,城镇消费228.3亿元,增长6.2%;乡村消费9.6亿元,增长16.4%。从消费类型看,商品零售229.8亿元,增长5.9%;餐饮收入8.1亿元,增长33.6%。1-11月份,全市进出口总额13.7亿美元,增长12.3%,比1-10月份回落4.4个百分点,低于全省23.9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15位。其中,进口额增长119.6%,居全省第1位;出口额增长7.0%,居全省第15位。
(四)财政收入增长较快,金融机构存贷款保持增长。1-11月份,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.9亿元,增长18.7%,高于全省6.2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3位;全市财政支出418.2 亿元,下降2.8%。11月末,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5559.8亿元,增长9.5%,低于全省0.6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10位。其中,存款余额2933.6亿元,增长6.7%,居全省第12位;贷款余额2626.2亿元,增长12.7%,居全省第8位。
(五)物价指数平稳上涨,八大类指数“五涨三降”。1-11月份,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.8%,涨幅比1-10月份提高0.2个百分点,比全省低0.1个百分点。其中,食品烟酒、居住、交通和通信、教育文化和娱乐、医疗保健分别上涨0.4%、0.6%、4.1%、0.9%、2.9%;衣着、生活用品及服务、其他用品和服务分别下降0.2%、1.0%、5.0%。
二、运行亮点
(一)多项指标争先进位。1-11月份,14项主要经济动态指标中,8项居全省前七,5项前三。其中,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;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、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居全省第3位。技术改造投资、PM2.5平均浓度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比1-10月份提高4、2、1个位次。
(二)项目建设持续加快。1-11月份,全市新入库投资项目755个,较去年同期增加166个。新开工项目592个,比去年同期增加219个;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、完成投资分别增长39.0%、26.6%。752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115.6%,其中续建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125%,储备项目提前开工23个;新开工项目207个,开工率84.8%。
(三)新动能继续累加。1-11月份,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8.9万户、企业2.2万户,分别增长21.4% 、24.0%,均比1-10月份加快3.3个百分点。新开业(投产)入库单位333家,比上年同期增长40家,增长13.7%;退库“四上”企业18家,比上年同期减少37家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77.4%,居全省第1位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2.2%、45.6%,高于全省14.2、14.4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1、第2位。
(四)金融财税质量提高。1-11月份,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.7%,居全省第3位。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4.8%,比1-10月份提高0.9个百分点,其中,增值税、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16.9%、30.6%。11月末,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2.7%,高于全省0.6个百分点;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89.5%,比10月末提高0.2个百分点,促进实体经济活力持续释放。
(五)环境民生均有改善。1-11月份,全市PM2.5平均浓度下降9.3%,降幅比上月扩大4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6位;空气优良天数比例79.6%,比去年同期提高3.2个百分点,提高点数居全省第3位。民生支出357.4亿元,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为85.5%,其中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增长69.7%。
三、存在问题
(一)新增入库企业较少。一是月度新增入库企业数减少。截止11月底,全市累计新增“四上”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72家,比上年同期减少9家,其中规模以上工业、有资质的建筑业、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分别减少4、13、10家。二是年度申报入库企业数大幅减少。2021年年度第一批申报入库企业128家,比上年减少43家,下降25.1%,其中规上工业、限上住宿餐饮业企业分别下降45.9%、68.2%。三是疫情影响较为明显。截止11月底,全市在库“四上”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2466家,较2019年同期增长4.1%,低于全省4.2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13位。
(二)工业发展基础不牢。一是当月回落幅度较大。11月当月仅增长0.2%,较10月回落6.8个百分点,回落幅度居全省首位,其中,埇桥区、砀山县、萧县分别下降5.9%、6.8%、9.4%,泗县、宿马园区仅增长4.1%、3.7%。二是停产、半停产企业持续增多。11月当月全市停产半停产企业209家,比10月多5家、比9月多18家,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比重达19.7%。三是“拉闸限电”影响持续。11月当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下降52.3%、降幅比10月扩大5.2个百分点,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.4%、比10月回落20.6百分点,分别下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.3、0.4个百分点。四是企业效益持续下滑。1-10月份,全市规上工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7.46元,比全省平均高2.3元,比1-9月份增加0.03元。
(三)市场消费不够活跃。一是限上消费品零售额逐月回落。1-11月份,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仅增长6.6%,今年以来已连续10个月逐月回落。二是当月增速持续下降。11月当月全市限上零售额下降6.0%,已连续4个月负增长,除埇桥区、灵璧县、泗县当月增长外,其余县区、园区均大幅下降。三是重点行业支撑不足。1-11月份,限上批发业、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7.8%、11.5%,比全省低23.5和0.9个百分点。其中,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当月增速由增转降,下降10.1%,比上月回落37个百分点;限上零售业当月销售额下降5.0%,已连续4个月下降。
(四)部分县区支撑较弱。从固定资产投资看,1-11月份,埇桥区、萧县增速分别为8.7%、14.9%,低于全市平均7.3、1.1个百分点;从规上工业增加值看,埇桥区、砀山县、萧县增速分别为3.5%、-6.6%、8.2%,低于全市平均7.7、17.8、3.1个百分点;从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看,埇桥区、市经开区、宿马园区增速分别为1.0%、4.5%、-4.3%,低于全市平均5.6、2.1、10.9个百分点。
四、下一步工作建议
(一)加强经济运行监测。加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监测,重点关注核心指标、后进指标、短板指标,对发现的趋势性、苗头性问题,及时做好预警分析,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。
(二)加强企业培育力度。密切关注“四上”企业增减变化,在依法依规将长期停产和注吊销企业退出统计的同时,不断加大企业政策扶持力度,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,及时将新建企业、成长型企业、大个体户纳入统计,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。
(三)加强明年发展谋划。一是加强项目谋划。持续加大“双招双引”力度,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,积极梳理重点在建项目、新开工项目,确保及时入库纳统。二是稳定工业发展。对停产半减产和“拉闸限电”影响的工业企业做好分类指导,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和资金难题。三是深挖消费潜力。持续优化消费环境,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,加大促销和旅游活动力度,合理引导居民消费,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。